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发挥气象预警在灾害防御应对中的先导作用

时间:2024-07-29 13:49:08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改革任务,要求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发挥好气象预警先导作用,衔接好“防”和“救”,对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有重要意义。


图片2024年5月31日14时,南海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马力斯”,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台风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警。图为接到预警后,广东省茂名市博贺港渔船回港避风。    中国气象局供图  李范源/摄


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只有快速高效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才能在灾害来临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准预警响应,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把握工作主动权。


气象预警信息从“消息树”转变为“发令枪”,需要灵活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等从政策制度层面提供了工作依据,规范了工作流程。各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探索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


横向上,气象预警全面融入各级党委、政府指挥联动机制。例如,在上海,“气象插件”接入城市运行管理的三级平台和五级应用;在浙江,“气象防灾在线”接入省防汛防台风数字化指挥中心,并通过统一平台实时支撑各级防汛防台风联动应急处置;在重庆,“数字气象”通过融入“数字应急”、“渝快哨”、“智慧河长”等应用,接入市、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值班室;等等。近年来,气象预警与各地社会治理响应紧密结合、高效联动,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各地在极端气象灾害来袭时科学决策、及时处置。


纵向上,气象预警“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有力支撑精准调度。2023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遭遇极端特大暴雨,市气象局“直通式”报告市领导,精准自动呼叫、“闭环式”监督落实“叫应”,为把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动争取到宝贵时间,最终推动实现22万人安全紧急转移、灾后12小时城市基本恢复运行。2024年4月15日深夜,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出现大风天气,县气象局发布红色预警信号,逐一电话“叫应”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防汛责任人,帮助26名工人在厂房顶棚垮塌前1分钟全部成功转移。2024年6月中旬以来,全国气象部门累计“叫应”各级党政领导、应急责任人4.8万人次。面对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险情,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联动,成立防汛救灾气象保障工作专班,架设现场移动气象观测设备,加强流域上下游雨情监测预警,加密风云卫星监测,加强部门联动和气象会商,实时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一场场气象预警与应急机制的纵向联动,一次次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的指向性和响应效率,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了宝贵时机。


在实践中,气象部门探索形成了“灾前—临灾—灾中—灾后”全链条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在气象灾害演进发生的不同阶段,逐渐精准确定时空范围,分级别、分区域提供针对性气象预警,不断缩小“包围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根据递进式气象服务和精细化气象预警,分阶段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福建的“1262”模式,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高风险区人员,就是结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等,因地制宜形成的具有特色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


从台风、强降水、低温雨雪冰冻、干旱等气象灾害,到森林火灾、山洪、滑坡塌方等其他自然灾害,气象预警在公众防御、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等环节愈加发挥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级别预警“叫应”、全链条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等做法,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向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气象预警方案。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频繁、降雨量大、叠加度高、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入梅以来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防汛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雨情旱情研判与影响评估,精确预警、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果断“叫应”相关责任人,当好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的参谋助手,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




原标题:发挥气象预警在灾害防御应对中的先导作用

来   源:求是网

总编审:李世颖 

编   审:王晓萍

编   辑:王成明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