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今日立秋:秋去秋来又一年,岁首岁末再一半

时间:2019-08-08 10:07:37 来源:fish

分享到:

2019年8月8日

己亥年七月初八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

秋去秋来又一年,岁首岁末再一半。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立秋的来到,盛大的并不仅仅是秋天本身,更还有岁月的性格在时空里所氤氲的风情。

立秋,群艳竞芳,万象霓裳,众色弥香,是在人间画廊的一抹秋光和神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8月8—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而且还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立秋往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山水的故事自有日月记载,岁月的长河总有春秋丈量。尘世在更迭,生命在往来。

人间的光阴,像四季的转换,无论盛情还是恬静,都一样的在收藏着时间的往事,都一样的在编织着岁月的春花秋月。

周代逢立秋,这天天子亲自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俗。

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

宋代逢立秋,男女带秋叶,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

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宋代诗人徐铉写过这么一首诗: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一觉醒来,不知不觉秋风微凉,踩着盛夏的末梢,就进入了散发着诱人、成熟气息的立秋。

立秋气候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后,每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但立秋后仍有“秋老虎”的余威,一时之间暑气难消,不过总体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它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所以这时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故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8月8~11日)

熬过了激昂似火的夏天,在温柔的秋风中,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同时,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

二候:白露降

(8月12~16日)

在温馨与静谧的立秋,虽少了夏的焦躁,但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有雾气产生。

“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

(8月17~22日)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东丰县融媒体中心 王成明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