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东丰——中国梅花鹿第一乡

时间:2019-08-07 10:14:34 来源:fish

分享到:


辽源市东丰县素以“梅花鹿之乡”著称于世, 1619年辟为盛京围场,光绪初年被御封为“皇家鹿苑”,人工养鹿历史长达200多年。1947年在东丰县诞生了第一家国营鹿场、第一个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东丰县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工驯养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国鹿业发展史也从这里写下了光辉的开篇。

 


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这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优势,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1992年爱新觉罗 · 溥杰先生缅怀当年鹿苑,奋笔书写了“神州鹿苑”四个大字题赠东丰,寄托了他对东丰鹿业发展的殷切希望。 1995年身居海外的张学良将军追思当年跟随父帅戎马关东与鹿苑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历往事,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墨宝赠给家乡父老,并附一张亲笔签名的近照托人带回东丰,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 2000年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到东丰县视察梅花鹿产业发展情况时欣然命笔:“东丰 —— 中国梅花鹿之乡”。

 

 


 1996年东丰县举办盛大庆典活动,隆重纪念东丰县人工养鹿 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秘书长)郭布罗润麒(爱新觉罗·溥仪先生内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章帆(解方将军夫人)张仲群(张学良将军之侄、张学思将军之子)解海南(解方将军之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全国知名人士全来参加了庆典活动。2004年全国春季鹿业研讨暨第三届中韩科技交流会在东丰县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农学会特色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

 


“马记鹿茸”


“马记鹿茸”是炸茸技师马兴泰开创的名牌产品。他耗费毕生心血钻研炸茸技艺,使“马记鹿茸”畅销全国各地,走俏东南亚。当时,天津、营口的药材交易所一见“马记鹿茸” 立即拍板成交。如果“马记鹿茸”不到市,茸市就不能开盘,经销鹿茸的商人也标不了价,定不了等。



马兴泰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山东省平县人。民国十六年(1928年),28 岁的马兴泰子然一身乘火车来到辽宁省开原县,然后在人们的指点下,徒步翻山越岭来到大肚川伏力哈色钦,投奔前两年逃荒来到鹿苑当伙计的老乡。老乡领着马兴泰拜见了鹿鞑官赵振山,说明了要当养鹿伙计的诚意。赵振山见他长得五大三粗,便命人取来斧头、扁担和绳子,让马兴泰进山割回一担鹿柴。他二话没说,拿起家什就走了。两个时辰过后,他拖着被山石、树枝、荆棘剐得满是血道子的双腿,担回两座小山似的鹿柴。赵振山很高兴地将他留下了。




赵振山见马兴泰显露着精明聪慧之气,便派他去给炸茸技师朱坤武、王玉林烧炸茸开水,并请朱、王两位技师把炸茸技艺传授给马兴泰。旧社会有句俗话:  “救会徒弟,饿死师傅”,因而炸茸技师身怀技艺,绝不外传。马兴泰很有心计,边烧水边偷看炸茸技师的操作。他注意到,炸茸技师在炸茸前,对每架鹿茸都要仔细观察,然后分别摆放好。鹿茸下水炸的时候,时间有长有短。他趁着技师外出歇息的空隙,把技师分放的鹿茸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发现鹿茸的外皮纹路各不一样,有的像条绒、有的像平绒,有的纹路粗、有的纹路细。他默记在心里,然后再看技师对各种鹿茸下水炸煮的时间有什么差异。马兴泰逐渐明白了,奥秘就在于茸质不同,煮炸的时间也不同,这样才能炸出优质鹿茸。




鹿茸煮炸后还要整形制作。这时,技师便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里,不准别人随便进来。马兴泰以送茶水为名,频频叩门,殷勤为技师斟茶倒水。同时,他留心偷看技师的整形操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就掌握了炸茸、制作工艺的过程和细节。

有一年,收割鹿茸的季节到了,可是天津炸茸技师却没有按约前来。赵振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因为鹿茸割、炸时间性非常强,早几天锯茸,虽然茸嫩,毛色、皮色也好,但分量轻,会减产;如果晚锯几天,就会使鹿茸老化,骨质程度加大,卖不上好价钱。当天锯下的茸,马上就得下水炸煮,不然就会腐烂变质,发霉变臭。这个时候技师不到,可以想象,赵振山该有多么焦急!这时,马兴泰站出来说:“赵老爷, 让俺炸一架鹿茸试试,俺给技师烧水时,已经把手艺学到手啦!”

赵振山半信半疑,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说:“那你就试试吧! ”

鹿茸锯下来,水也烧开了,马兴泰挽起袖子,请师弟梁久荣帮助打下手,开始炸制鹿茸。一道道工序操作完毕,一架色红如玛瑙、 形似艺术品的鹿茸摆在赵振山面前。

赵振山一看,马兴泰炸制的鹿茸在茸质、色泽、外形等方面,与天津技师炸制的鹿茸不相上下。赵振山高兴地-拍马兴泰的肩膀说:“ 今后,你就是咱鹿场的炸茸技师了!”

此后,马兴泰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改进工艺,马记鹿茸日臻完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马兴泰因此声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照片上了《人民画报》,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赶来拍制电影。马兴泰还应聘在吉林省左家特产学校讲课,他当上了县科学技术学会会员、县政协常委、县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1958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农业展览会,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成就。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东丰县的梅花鹿和“马记鹿茸”为参展的重要展品。“马记鹿茸”的制作加工任务自然落在了马兴泰头上。他精心选出了一头叫“白马王子”的公鹿,然后发挥自己的高超技艺,精心操作,用这头鹿的砍头茸炸制出一架特等“三权”鹿茸。马兴泰的儿子马广复代替父亲把这架一尺多高、细毛红地、嘴头饱满、茸角丰美对称的特等鹿茸送到了省农业厅,再由省农业厅派人专程送到了北京。如今,这架砍头“三杈”鹿茸依然推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鹿茸质量并无规定的验收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外贸部门根据马兴泰炸制的鹿茸制定了国家的鹿茸收购验等标准,马兴泰还被聘为国家外贸部]验茸评议组成员。



1983年7月8日,“马记鹿茸”的创始人、84岁高龄的马兴泰老人与世长辞。多年经营鹿茸的泰国商人吴允协闻讯后,专程赶来,在群山环抱的马老墓前忙立良久,眼含热泪向马老的18位弟子集资敬立的花岗岩石碑深鞠三躬,然后默念碑文:“思师一生待人以诚,独创茸技誉荣亚东。呕心沥血艺传后人,继承师业中华振兴”。这言简意赅的32个字,勾勒出马兴泰享誉海外独创炸茸技艺的功绩,以及他的徒弟们继承师业、振兴中华的宏伟壮志。


来源:《辽源今昔》

编辑:孙诗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