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2022反垄断再升级?“连开13张罚单”的背后有何深意?专家这样解读→

时间:2022-01-07 15:12:23 来源:法制网

分享到:
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接连发布13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案例,其中涉及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


图片


法治网研究院梳理发现,这13起行政处罚案例,涉及腾讯9起、阿里巴巴2起、京东与B站各1起。上述案件违法事实及理由都是违反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企业处以50 万元的罚款。
据了解,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何谓“经营者集中”?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经营者合并;(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图片


腾讯相关9份处罚决定书显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因收购广西叫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北京念念分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VERSA Inc.股权、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北京有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股权、IngageApp Global Limited股权,以及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均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罚。
阿里巴巴相关2份处罚决定书显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市讯捷贸易有限公司、贵阳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贵州泛亚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均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罚。
对于本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发布13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案例,外界有多种解读。
图片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吕本富分析,这是2021年中央要求强化平台经济监管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五次集中公布平台领域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且数量为历次之最。为什么有这么多数量,主要是对前期“应申未申”的一场集中清零。“过去很多平台企业由于是股东结构是VIE架构,对于其属性认定存在一定模糊性。现在对于处理这些并购案,反垄断法已经有清晰的指南。不过新旧法律的衔接问题值得关注。另外尽快清零有很多好处,让市场主体明确预期,有助于扩大市场主体的信心,从而推动2022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对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点要求,其中就特别提出——“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完善依法监管的规制规则,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推动提高部门协同规制合力,统筹把握垄断规制重点,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近些年一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频繁遭遇反垄断诉讼,2021更是被媒体称为中国“反垄断元年”。面对反垄断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做好自查自纠?

清华大学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张晨颖认为,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合规经营是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相关企业要依法经营,对法律有敬畏之心,特别是当业务模式盈利可观却涉嫌违法时,能够守住底线。“这些企业还需要及时跟进反垄断执法、司法规则和案例,将合规自查作为经常性工作。对标被处罚或者生效判决做出的否定性评价行为,当行为相同时,主动改正、合法合规经营。”

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孟雁北则提醒,尤其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要警惕和关注是否可能利用其海量的数据形成进入新业务的优势;是否可能通过流量入口的掌控,在上下游市场进行纵向排斥,对新创业者进入市场形成不利影响;是否可能利用其基础的市场优势地位,通过“自我优待”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市场地位;是否可能通过收购初创企业消除未来的竞争威胁,避免从事可能带来竞争风险的市场行为。

图片


原标题:2022反垄断再升级?“连开13张罚单”的背后有何深意?专家这样解读→

来源:法制网

编审东丰县融媒体中心 李世颖

编辑:东丰县融媒体中心 孙宇阳


广大群众朋友,要了解准确的肺炎疫情情况,请关注官方主流媒体,要不造谣、不信谣,坚决抵制传播不实消息。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