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药补、食补、神补,到底怎么补

时间:2024-08-09 14:22:31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药补、食补、神补,到底怎么补?

图片

药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热衷于进补,无论有病没病都喜欢吃一些补药,常见的有人参、冬虫夏草、枸杞、阿胶等,还有一些人常年服用藏红花、三七等中药。这样做好不好呢?

中医认为,精、气是神之基础,是健康的保证,在气虚精亏时补益精气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药补,即使补也应辨证论治。盲目进补不但无益于健康,反而会加重功能失调,造成内火上炎,引发心神不宁、头晕等症状。

药补一定要慎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补。

食补

大家常说:“药补不如食补。”简单来说,人们可以通过饮食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药物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食物充分、全面。

例如,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的气虚体质者,可通过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猪肉、蛋类等具有补气效果的食物,缓解气虚,达到补气的效果。只要不是非常严重或长期存在的气虚证,在食补之后,人们的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食补需要分清自身体质、阴阳虚实的变化,以及所选食物的寒、热、温、凉性味是否合适。老年人可请中医师根据您的体质辨证施食。千万不要看到别人吃什么,自己也贸然尝试,未分清寒热虚实、不加辨证地进补,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

食补是“慢工出细活”,应在选对食物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不顾身体情况,一味地大吃大喝,以致能量过剩,反而可能埋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隐患。

神补

神补,即通过调整心态、调养情志等方式,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改善精神状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多地依赖于物质层面的补养,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调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神补呢?

一要顺应自然,即饮食节制、作息常规、不过度操劳。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二要精神内守。《黄帝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是指处于平和的状态,精神内守是指内心平静,不过度思虑。心情安定而没有恐惧心理,真气运行通畅,疾病就不会产生。

三要清静养心。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了“自治、自克、自悟、自解”,这句话提示我们要善于排解,以达到气静神定。

四要保持良好心情。“七情太过生百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如果过于强烈、持久,也会引起疾病。

在养生时,大家不要忽视精神层面的调养,这样做有助于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来 源:健康报

初 审:蔡   鑫

复 审:王晓萍

终 审:李世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