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吉林守艺人丨吉林有好戏

时间:2024-09-11 16:16: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图片

吉剧《桃李梅》剧照

说到吉林的艺术形式,很多人或许第一时间会想到二人转,但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吉林发展出了一个新剧种——吉剧。

演不尽的人情冷暖,唱不尽的喜怒哀乐,在这小小的一方舞台上,吉剧既呈现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内容,又彰显东北的艺术特色,看罢,让人不得不说一句:真赞!

“吉剧就是吉林省的地方戏曲。”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松桥讲述了吉剧的起源。

吉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剧种。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富创造自己的剧种。吉林省委落实周总理的指示精神,在长春市组织主创人员开展创作研究。吉剧创建者们以二人转中最有特色、最优美动听、群众最喜欢、最熟悉的曲牌为基础,形成“柳调”和“嗨调”两大声腔,并辅以“曲牌专调”,创立了以板式变化为主体,兼用“曲牌专调”的综合性吉剧音乐体制。

1959年,吉剧的两部经典剧目《蓝河怨》《桃李梅》先后诞生,演出后大获成功。与此同时,吉林省新剧种实验剧团(今“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吉剧团”)成立,并在长春、白城、通化等地演出这两出剧目,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图片

吉剧《江姐》剧照

为了使吉剧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普及,1960年上半年,白城专区吉剧团、通化专区吉剧团和吉林市吉剧团(今“永吉县吉剧团”)成立,与省吉剧团共同承担起吉剧的建设任务。

在此基础上,1960年,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吉剧团又编创排演了《包公赔情》《搬窖》《燕青卖线》《雨夜送粮》等众多剧种,通过实践,逐渐丰富了吉剧的音乐唱腔,增添了行当,提高了表演的专业水平,使该剧种初具雏形。

1961年,吉林省委召集戏曲工作者讨论吉剧的发展问题,在总结几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离基地,采撷从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指导方针。

60多年来,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吉剧团始终肩负着吉剧剧种创建、试验、创作和示范的重任,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保留事业身份的院团,2013年入选原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2020年,吉剧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1959年至今,吉剧已成为省内外群众喜爱的剧种。

图片图片

吉剧《燕青卖线》剧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术。吉剧是吉林省的地方剧种,生长于白山松水黑土地之间,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吉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安静芳说。

在表演上,吉剧有一种说法:行当不为行当所限,能古能今能文能武。安静芳介绍,在特长上,吉剧的长水袖功把二人转的耍手绢和京剧的水袖、绸舞融合为一体;还将戏曲的把子功、毯子功与手绢、扇子等技艺结合,形成了吉剧独特的武打形式。

近年来,吉剧不断充实完善,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而这离不开吉剧从业者的付出。

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杨说,吉剧坚持活态传承,看到观众对吉剧的喜爱,身为吉剧演员非常骄傲。“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吉剧舞台更加丰富,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剧场了解吉剧、爱上吉剧。”她说。

吉剧作为诞生于白山松水黑土地之间的传统戏曲艺术,见证了东北的岁月演变,承载着东北的风土人情。它的诞生和发展照亮了戏曲爱好者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来 源:中国文化报

初 审:蔡    

复 审:王晓萍

终 审:李世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