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的“傅抱石:二十世纪山水画的高峰”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以傅抱石的山水画为主线对傅抱石的山水画成就进行集中展示,共展出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的150余件作品。
这是近些年傅抱石山水画最大规模、最系统的一次展出,也是在傅抱石诞辰120周年之际,向二十世纪山水画的高峰傅抱石致敬的一场展览。
展览分为“往往醉后”“换了人间”“异域行旅”“不及万一”四个篇章,分别聚焦于傅抱石在古人诗意、壮游写生、东欧写生、毛主席诗意等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
二十世纪40年代初,旅居重庆的傅抱石在学术研究之余,开始了绘画实践,并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风格定型。他奉行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主张,以“面”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惯用的“点”和“线”,以“散锋”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惯用的“中锋”或“侧锋”,取得了山水技法上的极大突破。同时,还把古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创作“古人诗意画”。
(傅抱石《不辨泉声抑雨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祖国大地可谓“换了人间”,历史悠久的山水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傅抱石提出“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等艺术主张,以崭新的笔墨和昂扬的精神描绘山河新貌。
(傅抱石《漫游太华》)
傅抱石在山水画创作写生上如此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东欧写生之旅的技法革新和经验积累。1957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文化合作协定1957年执行计划,傅抱石受命率领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东欧,浏览风景名胜和古迹,参观建设工地和工厂,进行文化交流,并诉诸笔端。
(傅抱石《回望克罗什城》)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山水画家在反复揣摩和深刻领悟毛主席诗词后,创作出了一大批毛主席诗意山水,使之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山水画品类。傅抱石是最早探索并创作“毛主席诗意画”的画家。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
从“师法古人”到“师法自然”的创作写生实践,是傅抱石绘画笔墨语言创新的有效路径和灵感激发的不竭源泉。傅抱石是1949年以后关注并讴歌伟大时代、深入人民群众、表现现实生活的破冰者,开启了中国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声,造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绘画美学的新面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2日。
来 源:光明日报
初 审:蔡 鑫
复 审:王晓萍
终 审:李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