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请放松,高考生!

时间:2025-06-06 10:45:2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一年一度,高考又至。6月7日,将有1300多万名学子奔赴考场、执笔逐梦。

图片

每逢高考,从舆论场上护航考生的热切呼吁,到试卷中关联现实的题目亮点,相关话题在网上网下都炙手可热。这种全民“精神陪考”中,有着过来人对青葱岁月的追忆,更承载着全社会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对“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价值理念的深刻认同。数据显示,自高考恢复以来,超1亿人进入大学,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这场全民皆可参与、标准化繁为简的大考,发挥着“制度性培养和遴选人才”的重要功能,成为了无数中国人提升自我、追逐梦想的重要一程。

通过高考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单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六成以上,按国际标准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从入学方式、学费标准、帮扶政策等多维度比较,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的普惠教育体系,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性样本。

怎样看待与发展教育,彰显着不同的价值理念,也形塑国家的未来发展与社会心态。在中国,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公共产品,被视为“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我们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面向全体国民提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并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桂海潮分享的“宇航员的曾经”、庞众望“教科书式逆转”的人生轨迹……这些动人的故事,也进一步夯实着全社会的共识:接受教育是最大的机遇也是最大的公平,社会会呵护每一颗求学上进的心。

在《对话中国教育》一书中,学者们通过与世界诸多国家的横向对比,提炼出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均值高、方差小”。毋庸讳言,中国教育体系当然还不够完美,距离人们的期待仍有距离,但不可否认,这样一套契合于中国国情的教育方案,保障了绝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成长成才的机会,更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人才红利”。

时代场景几经转换,教育承载的深厚期待不曾改变。当今时代,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在创新,知识与人才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已经继续缩短为2到3年。无论是应对“知识爆炸”还是对抗“知识老化”,终身学习势在必行。教育、科技、人才是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其中最基础的一环正是教育。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搭建更多接受教育的通道,不只关乎个体的成长、家庭的希望,更关乎维系社会公平公正、助力国家未来发展。

在人生的长路上,高考一“战”只是其中一“站”,学习的旅途也不会因一次考试而终结。高考最大的馈赠不只是一张“入场券”,更在于教会我们全力以赴、奔向目标。

祝福考生们斩获佳绩得偿所愿,也相信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征途中,在激荡变化的时代风云里,只要坚持学习、奋力耕耘,必能邂逅更加美好的风景。



来 源:北京日报

初 审:王成明

复 审:王晓萍

终 审:李世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