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东丰|七十五载 鹿乡大地“农”墨重彩

时间:2024-10-10 09:31:16 来源:精彩东丰

分享到: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依靠人力和畜力的传统耕种模式,到如今各种农机大规模应用的机械化生产;从靠天吃饭的被动劳作,到如今依靠农业科技“知天而做”的主动作为;从勉强吃饱,到如今吃得好,东丰县走出了一条科技、绿色、健康的农业发展之路。

75年前,东丰县农业生产方式极为原始和简陋,农民们大多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耕种,简陋的农具、粗糙的种植技术,使得粮食产量极低。当时,农田水利设施匮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一场旱灾或洪灾就可能导致颗粒无收,温饱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革的春风吹遍了广袤的农田,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了推动农业进步的强大动力。多年来,东丰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位,累计推广栽培、品种、肥料、植保和集成技术数百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84万亩,总产从3.4亿斤增长到2023年的18.03亿斤,在牢牢端稳粮食饭碗的同时,东丰县还被列为全省和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和产粮大县。

近年来,东丰县以高标准农田、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为抓手,以重点工程为支撑,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2.68万亩,占全县耕地保护面积的65.31%。同时,还建立了乡、村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5个,年均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6万亩。东丰县还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全县农机总量达到3.65万台套,近五年实施病虫害飞防作业和生物防治总面积达150余万亩。东丰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农业机械取代繁重的人力劳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为农业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在粪污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东丰县积极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项目,拓展秸秆打包、碎混还田、粪肥堆沤等秸秆综合利用转化成果,推进畜牧业粪污资源利用,粪污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75年来,东丰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逐步加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三产融合不断推进,加快了肉牛、食用菌、松籽三大产业园区建设进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农民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电商平台让农产品能够突破地域限制,畅销全国各地乃至走向世界。现如今,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主旋律。

近年来,东丰县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了全省“千万头肉牛工程”“秸秆变肉工程”,在保供应、稳市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县养殖水面达到2.26万亩。东丰县还依托小四平镇金红苹果协会、六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吉林林海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大力发展金红苹果、设施农业、蓝莓等特色产业,使东丰县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富。

75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东丰县农业从落后到先进、农民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蝶变。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遍鹿乡大地。展望未来,东丰县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奋斗目标,固本强基,全力稳固农业压舱石作用,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关键环节,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农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东丰县融媒体中心
初审:邸鹏
复审:赵建伟
终审:李宝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精彩东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