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走向辉煌的中国农民画

时间:2019-03-01 17:08:00 来源:东丰县农民画馆

分享到:




中国农民画与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和成长紧密相联,经历了多元兴起、快速发展、走向辉煌的三个历史阶段,如今普及全国,走向联合国,迈出了更加辉煌的一步。




01

中国农民画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状况


中国农民画开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发展于80、90年代,成熟于新世纪。50多年来中国农民画从祖国东北到江南,从东南沿海到西部边疆,遍布中国各省、市、区。农民画成为中国绘画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成为中国绘画的新样式、新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的青睐和喜欢。

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为农民画多元兴起阶段。1958年全国出现“大跃进”的形势,促成以诗配画为特点的农民画兴起。

江苏邳县、河北束鹿 、昌黎的一些农民作者拿起笔来,开始吟诗作画。农民喊出“行行出状元,农民可以成画家的口号。”同年9月,中国美协、江苏美协与邳县文化馆在北京举办15天“邳县农民画展览”。

陕西户县冬季在甘峪岭水库,举办农民美术班,20多个作者,创作了300多件作品,积累了经验。1961年,陕西西安市举办了“户县农民画展”。1973年北京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举办了户县农民画展,刘志德的《老书记》,李凤兰的《春锄》,董正宜的《公社鱼塘》等作品受到观众好评。



不久,户县农民画又在8个城市联展,并赴阿尔巴尼亚展出,扩大了农民画在国内外的影响。这一时期开展农民画活动的有北京房山、河南舞阳、吉林东丰、上海金山、天津北辰等30多个县。农民画兴起阶段,可以说一波三折,既有“大跃进”年代的浮躁,也有“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又有“文革”的干扰,但农民画像种子一样,不管风霜雨雪,总是克服千难万险发芽生根。最可贵的是锻炼了骨干,保留了农民画的种子。



新世纪是农民画走向辉煌的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画也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各地县委制定农民画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发展农民画产业,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多元筹集资金,加快建设农民画馆、农民画院、农民画展览馆一条街,农民产业园区。注重抓好创作和辅导两支队伍建设,通过考察、参展、出国办展览,多种途径发展队伍。

当前,全国有300多个县,经常性地开展农民画活动,创作活动十分活跃。吉林东丰、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广东龙门、重庆綦江等30多画乡发展较快。

新时期农民画发展,注重产业化建设、农民画基地建设,注重农民画理论研究,注重农民画册和理论研究成果出版。农民画得到各新闻媒体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一个空前广泛地宣传、研究农民画的热潮正在兴起,必将进一步推动农民画产业健康发展。

2013年3月,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换届,产生了第三届领导班子,按照首任会长耿飚关于“永远不要忘记农民,要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办会方针,高举旗帜,打牢基础、壮大队伍、完善机制、提高技艺、发展产业,让农民画普及全国,走向世界。




02

中国农民画称谓及丰富内涵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14年上半年,文化部、农业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国美术馆等权威机构,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农民画展,都称之为中国农民画,国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报导,也均称中国农民画或简称农民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农民画是个广义概念,也包括牧民画、渔民画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设有《农民画卷》,是美术典籍中对农民画这一画种的正式确认。”这一确认体现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画的本质,尊重农民画的艺术规律。

农民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表达,中国韵味。农民画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本质上也属于民间绘画,但农民画是有组织的创作群体,有辅导的创作活动,发展迅猛是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

农民画创作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反映时代特点和广大农民梦想,也是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

农民画源于农村、源于农民生产、生活,它既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充实丰满、质朴率真、夸张变型、色彩浓烈、题材生动、技法多样的特征,展示了农村多姿多彩的景象,描绘了农民鲜活的人物和精神气质。

农民画家“画天画地画自己”,“我画我心,随心所欲”,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是接地气的原创艺术,展示的是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

农民画比起其它中国绘画,更易被各国人民接受。农民画具有更直观、更多的国际视角语言,可以在世界上畅通无阻。




中国农民画是以农民作者为创作主体,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题材,具有民族、民俗、原发、原创的特征,是表现地域文化、民间风格的中国绘画。原生态、大众化、时代性是农民画的价值观。

农民画家群体95%以上都是农民。如云南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是祖国西南边陲的自然村,居住5个民族106户人家,425 人,壮族占人口96%以上,有66个画家都是农民,40多年共创版画1000多幅,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9年7月,20幅农民版画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有的赠予外国元首。

上海金山枫泾镇中洪村,被誉为“中国农民画村”,那里不仅有曹金英、陈富林等一批本地农民画家,还吸纳了全国9个地区的农民画家进村作画,画村成为中国农民画对外展销的窗口,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园区之一。

农民画队伍主体是农民,但包容性很强,其余有农民画馆的辅导员、文化站长、教师、乡镇干部、职工,这些人有个特点,前身都是农民,现在生活工作在农村,熟悉农民,热爱生活,他们是农民画的热心支持者、参与者。

农民画作者一手拿锄,一手拿笔,实现脑体真正结合,他们热爱生活,心灵美,人生有梦想,生活有追求,创作有激情,并持之以恒。

东丰县农民画队伍超万人,95%以上是农民,骨干作者400多人,获全国十大画家称号4人,知名画家40多人。该县2000多件作品在国外展出,600多件作品被世界知名美术馆和名家收藏。



03

中国农民画艺术特点及乡土风情


中国农民画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原生的视域,模仿写实型;

二是民间的视角,继承传统型;

三是创新的视界,抒情写意型;

四是现代的视野,新潮时尚型。

农民画展示了农村广阔的天地和生命力,展现了农民的精神气质和感情色彩,表现了农民追求的精神家园和美好的艺术精神境界。不同地域的农民画,表现不同主题,不同的生活,形成不同风格。

吉林东丰、新疆麦盖提是以水粉画为主,云南马关以黑白木刻为主,重庆綦江以粉印板画为主,浙江舟山以丙烯画为主,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画种多样。

东北风情、西北风情、江南风情、中原风情、西南沿海风情、边寨风情的农民画多彩多姿。



东丰李俊敏画牛的系列画,《黄牛息耕图》、《三年五个头》、《齐心协力》牛气十足。

綦江李成芝粉印板画《苗寨风情组画》、《新婚》、《苗乐图》情意绵绵。

新疆麦盖提农民画家艾尔肯·色依提的《沙漠之旅》、《叶尔羌河的夜晚》尽展维吾尔族刀郎人的风情。

广东龙门黄永平创作的《舞火狗》,展示瑶家少女步入成年的一种礼俗仪式。

云南马关卢正林创作的《六月花饭节》,表现壮族小年,家家户户染制花饭的传统饮食文化。

浙江舟山徐仲芳的《起网》、《小渔村》、《归渔》等系列作品新潮时尚。

陕西户县雒志俭,河南舞阳刘志刚等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农事、农家生活的作品,传承了中国农耕文化。

上海金山农民陆永忠创作的《农家乐》长卷15米长,小桥流水人家,塔楼街市赏心悦目,5000多人栩栩如生,被誉为新“清明上河图”。他的油彩农民画,《阿乡游中国》法文版,采用中法文对照,深受法国人和华人喜欢。



2010年7月,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全国农民绘画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全国有27个省市区的133个知名画乡参展。

大会组委会评定东丰县为十大画乡之首,李俊敏为十大画家之首。

2011年6月,以东丰农民画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画乡魂》出版发行,开创了以文学表现农民画的先河。

2012年9月东丰县举办了“中国农民画艺术节”,1988名中小学生完成的农民画实践课,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3年12月,中国农民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东丰农民画晋京汇报展暨‘中国农民画东丰基地’授牌仪式”,几十家新闻媒体宣传报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民画艺术,东丰农民画成为中国农民画走向辉煌,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2014年,纽约当地时间5月21日,“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展暨东丰农民画赴联合国大展”在联合国大厦启幕。联合国官员、多国驻联合国使节、中外艺术家、各国媒体记者以及中国农民画家代表,400多位不同肤色的嘉宾欢聚一堂,同庆这美好的时刻。

108幅农民画精品,来自35个县,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传递了7亿中国农民的梦想。

东丰农民画家李俊敏的《中非对话》,以全球视角,描摹中非友情,企盼世界和谐,是捐赠联合国的作品。



吕延春为本次大展创作主题作品《世界情·中国梦》画面以数个国家的国旗为元素,组成的和平鸽,中国传统的风筝,多彩的世界,象征着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美好的愿望。

《复兴之梦》中的长城、宇宙飞船和色彩瑰丽的稻谷,辛勤耕耘的农民,构图巧妙,意境高远,表达了中国梦也是农民的梦。各国使节、艺术家对东丰农民画家的作品拍手称赞。

5月29日19时,中国农民画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中国农民画以中国画语、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表达向世界展示中国农民的价值观,中国农民的风采。

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驻足观看,流连往返,成为纽约的一大热事,一大景观。展播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农民画的创举,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举,是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创举。



中国农民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当代美术的新样式,是民间美术的奇葩,是7亿中国农民的梦想之花,它必将走向辉煌。


文/专家简介:

赵家治,男,汉族,1942年10月生于吉林省辽源市,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吉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通化市委书记、吉林市委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会长、吉林省孔子学会名誉会长、长春市孔子研究会顾问、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吉林省委党校、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代表著作有《踏着改革的节拍耕耘》、《肝胆照千秋》、《〈论语〉的人生智慧》、《画乡魂》(合著)、《农民画在中国》、《情系中国琵琶之乡》。荣获“2012中国乡土文化风采榜年度人物”。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东丰农民画馆




热门评论